[分享]万科安装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全套

发表于2017-04-18     2877人浏览     2人跟帖     总热度:1508  

第一部分:万科安装工程设计与施工标准

1.总说明:

为使万科地产以往项目的经验积累得以传承,有明确的可参照标准来管理工程技术工作进而达到提高工程实体质量之目的,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万科地产开发的多层和小高层住宅,高层住宅、TOWNHOUSE洋房、别墅可参考执行。

2.单体建筑给水系统安装

2.0.1  室内暗装给水管道和留槽明装给水管道均应采用PPR管道,PPR管道施工及维修时必须采用热熔连接,禁止采用塑料焊接。外墙给水立管应选用钢塑管或不锈钢复合管。

2.0.2  设计穿过主体结构板、柱、梁的给水管必须按图预埋或预留管槽(可于浇筑混凝土前采用∅50钢管、∅50PVC管或同宽方木绑扎于结构钢筋相应位置),不得日后凿槽埋设,且埋板的给水管必须置于楼板面筋之上(埋设完毕管道顶应有不少于15mm厚的水泥砂浆覆盖层),不得敷设在建筑结构层内。

2.0.3  设计埋墙的给水管道应在墙体砌筑时预留合适深度的凹槽。如出现漏留而采取先砌墙后开槽安装的方式施工,则开槽应采用专用机械工具切割。

2.0.4  任何预埋的给水管(无论埋板或埋墙)在隐蔽前均必须经过严格的试压检验合格后方可隐蔽,外墙给水立管完成后需分户试压,给水系统完成后需系统试压。毛坯房预留的给水管接口,必须凸出墙面10mm,以保证日后客户完成装修面后方便连接用水器具。

2.0.5  室外水表组前端的给水立管总阀上端必须设活接,外墙给水立管(包括总立管和分户立管)均应采用离墙式管卡固定,管卡洞处必须按万科防水构造统一标准做好防渗漏措施;承重管卡应安装在主体梁的位置,管卡总数须遵守有关规范;管道面漆应刷两道,外观应均匀亮泽。

2.0.6  所有复式房分户水表规格统一为DN25,非复式房分户水表规格统一为DN20DN15,并采用自来水公司认可产品。水表的设置要考虑便于抄表和开关、维修阀门,多层还要考虑自来水公司对抄表到户的要求。

2.0.7  所有私家花园内宜设置配水点,所有露台上宜设置配水点(供业主清洁浇洒用)。

2.0.8  竣工验收时各户冷热水水管应在热水器接口位置处用软管串联(以使冷、热水管道系统均充满水压以检验渗漏),各户应至少安装一个镀铬水嘴供业主入伙时试水使用。

2.0.9  毛坯房应采用蓝色、红色线条分别标明冷热水暗埋管线在地面和墙面的走向,并沿线注明“冷水管”、”热水管“等字样标记,提示业主装修时注意;装修房应采用粘贴塑料线形标记等类似方式标注。

2.0.10  多层住宅小区应预留适当数量的清洁取水龙头(高层住宅则宜留在消防楼梯间),公共部分用水应单独设置合适口径的水表。

2.0.11  生活消防水池(水箱)、泳池、园林水景等大水量补水管尽量从给水干管接取,避免临近住户给水支管而补水时影响住户正常用水。

2.0.12  为避免使用维护时对住户造成干扰,公共管道和阀门等常操作件应设在公共部位。

2.0.13  生活水池、消防水池和生活消防合用水池均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而不采用不锈钢池体,生活或生活消防合用水池、水箱的池(箱)体应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底结构作为水池池壁和水箱箱壁。单独消防水池、水箱的池(箱)体可利用建筑物的本底结构作为水池池壁和水箱箱壁。

2.0.14  防空地下室的给水管道,当从出入口引入时,应在防护密闭门内设置防爆波阀门;当从围护结构引入时,应在外墙内侧或顶板内侧设置防爆波阀门,其抗力不应小于1Mpa

2.0.15  透气管如需穿过防空地下室围护结构时,在其内侧应设公称压力不小于1Mpa的阀门。

2.0.16  压力排出管在穿越外墙或顶板处的内侧设公称压力不小于1Mpa的防爆波阀门。

3.单体建筑排水系统安装

3.0.1  室内排水管道和外墙排水管道应选用普通U-PVC排水管。

3.0.5 屋面雨水应与阳台排水系统分开,阳台排水必须接入污水系统。

3.0.6 生活饮用水贮水箱(池)的泄水管和溢流管、蒸发式冷却器和空气冷却塔等空调设备的排水不得与污废水管道系统直接连接,应采取间接排水的方式。

3.0.7 所有卫生间地漏、洗衣机地漏排水管和浴缸排水管均应设S型存水弯,阳台排水地漏均设P型存水弯,存水弯有效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地漏均采用DN50直通式地漏(不得采用水封地漏)。洗衣机位应采用洗衣机专用地漏。

3.0.8 所有厨房均应设置排水地漏,厨房有洗衣机的,应加设洗衣机专用地漏。

3.0.9 装修房卫生间柱盆预留的U-PVC排水管应设S存水弯,而柱盆本身的金属排水管则采用直管;卫生间台盆和厨房菜盆预留的排水管宜设存水弯,而台盆和菜盆本身的金属或塑料排水管配件应带存水弯。毛坯房台柱盆、洗菜盆预留的U-PVC排水管应设S存水弯。存水弯有效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

3.0.10 所有穿墙、穿梁、穿柱预埋的套管,除穿墙空调洞套管采用排水U-PVC管作套管外,其余均采用1.5mm厚薄壁钢管作套管,套管长度要求具体请参见万科防水构造统一标准。穿屋顶和地下室管道套管必须按防水套管设置。

3.0.11 对坡屋面住宅,所有污水管通气帽均应从屋面檐沟下外拐伸出屋面,不得直接穿坡屋面。

3.0.12 在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吸气阀替代通气管。

3.0.13 所有私家花园内均应设置雨水口,所有露台上均应设置排水地漏。

3.0.14 私家小院花池、阳台花池必须考虑其排水,可采用地漏或预埋渗管形式,排水口须紧贴花池底结构板层。

4.卫生器具安装

4.0.1  热水器预留管口标高统一为H+1.10;公共卫生间淋浴龙头标高统一为H+0.80;浴缸龙头标高统一为H+0.65;洗衣机龙头标高统一为H+1.15;装修房淋浴花洒头、浴缸花洒头均为软管连接,其花洒固定支座标高统一为H+1.65

4.0.2  台面盆、柱盆、洗菜盆龙头宜采用角阀、软管连接的冷热水龙头,毛坯房台面盆、柱盆预留冷热水口标高(即角阀标高)宜为H+0.45,预留冷热水口水平间距宜为150mm;洗菜盆角阀标高宜为H+0.45;坐便器进水角阀标高宜为H0.15角阀中心离坐便器中心水平间距宜为140mm;热水器、淋浴龙头、浴缸龙头预留冷热水口水平间距宜为150mm。装修房冷热水龙头间距和标高应按实际所选洁具型号尺寸确定。

4.0.3  装修房洗衣机龙头、淋浴龙头、角阀和台盆、面盆排水管均必须装卡墙或卡地装饰盖,洗脸盆、洗菜盆龙头必须用软胶垫固定。洗脸盆、洗菜盆排水管与穿楼板预留管结合处必须用玻璃胶密封严密。

4.0.4  所有热水器留洞均按平衡式热水器考虑,预留排烟洞套管统一为DN150,管中心标高宜为H+2.40预留管须坡向室外,内侧管口比外侧管口高20mm以上,两侧管口均与墙面装饰面平齐。热水器套管外应安装防雨罩,具体请按万科防水构造统一标准实施。

4.0.5 无集中烟道的抽油烟机预留排烟洞套管统一为DN150,管中心标高宜为H+2.50(尽量居梁中,结构可接受前提下)。预留管须坡向室外,内侧管口比外侧管口高20mm25mm ,两侧管口均与墙面装饰面平齐,外侧管口处加装不锈钢半球形防水罩(参照金域蓝湾)。排烟洞口位置的设计要考虑其使用时是否对邻近住户造成影响。

4.0.6  卫生间宜预留DN100排气扇孔,以为客户居家生活提供便利。

5.空调系统安装

5.0.1  空调冷凝水排水管(包括层留三通、弯头)宜选用DN25给水U-PVC管。空调排水管尽量明装,在比较影响外立面效果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墙体、柱、梁中暗埋。每块空调板对应一个空调排水管预留管口。对双层空调板,若下层空调主机冷媒管必须穿越上层空调板,则应在上层空调板一侧预留DN65孔洞(孔洞不能影响上层板室外空调主机安置)。

6.消防系统安装

6.0.1  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管道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系统管道的连接应采用沟槽式连接件或丝扣、法兰连接。

6.0.2  消防立管的顶端必须装自动排气阀,自动排气阀下应装同口径常开球阀,穿楼板和管卡部位必须先刷防锈漆和面漆后才能隐蔽。

6.0.3 无论暗装或半暗装的消火栓箱,其背面必须保证有一匹砖厚(立砌)的墙体,该部分墙体背面在批挡前必须满铺钢丝网;消火栓箱预留洞底边标高统一为H+0.90

6.0.4  消火栓口中心离所在地面高度为1.10m,消火栓口外边与箱门内边的水平与垂直间距不得小于2cm

7. 防水要求和设备安装

7.0.1  上人和非上人屋面、种植屋面应设置侧排地漏,侧排地漏水落口底应低于结构面10mm;卫生间楼面、厨房楼面、阳台楼面、过道楼面预留排水地漏口必须紧贴结构楼板层,满足土建找坡和防渗漏要求,具体请按万科防水构造统一标准实施。

7.0.2  空调洞必须做成向外坡度,里面比外面应高20mm25mm,套管要求内墙平装饰墙面,外墙伸出装饰面50mm

7.0.3  穿墙套管应比外墙完成面或楼面防水层凸出20mm,套管与穿墙管之间应用沥青麻丝填实,管口嵌填密封材料。

7.0.4  屋顶管道支架固定宜采用单独混凝土支架,禁止用膨胀螺栓直接固定在屋面结构层或防水层上。

7.0.5  建筑物内的给水泵房应尽量设置在地下室或其他对住户影响不到的地方,应选用低噪声水泵机组,水泵机组和进出水管上应设置减振装置,管道支架、吊架和管道穿墙、楼板处应采取防止固体传声的措施。必要时,泵房的墙壁和天花应采取隔音吸音处理。

室外给水管网安装

8.0.1  室外埋地给水管道宜采用聚乙烯PE管、孔网钢带骨架增强复合塑料PE管、钢丝网骨架增强复合塑料PE管或U-PVC给水管道。

8.0.2  室外给水管必须铺设在老土层上,不能铺设在石块、木垫、砖垫或其他垫块上。当管底为软弱土质时,应换用粘土夯实后铺管,夯实密度不低于95%。当管底为岩石或半岩石层时,应在管底铺中砂或粗砂(厚200mm)作基础。管底回填土中不能有石块,砖块及其他垃圾杂物。

8.0.3  室外阀门井内主管上宜设置合适口径的放空管,井底宜设置排水管,以防积水并供检修时使用。阀门安装前必须逐个作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阀门上应悬挂防水标识牌,管道上应标注水流走向。消防管道阀门必须采用明杆闸阀。

8.0.4  在室外道路和管网先于主体施工的情况下,穿路基给水管道为各单体建筑物予留的接口宜做出道路外2m,接口处宜先做盲板封堵,该处地面做10cm*10cm宽、80cm高水泥标志桩。路基施工前,宜预埋燃气过路套管,套管宜做出道路外2m,套管端头处宜先做盲板封堵,该处地面同样做10cm*10cm宽、80cm高水泥标志桩。

8.0.5 市政给水管道阀门公称压力不得低于1.0Mpa,加压给水管道、消防管道阀门公称压力不得低于1.6Mpa

9.室外排水管网安装

9.0.1  室外雨、污水管宜采用排水UPVC双壁波纹管或UPVC加筋管,较大口径管道(DN500以上)宜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大口径PEHDPE双壁波纹管待其市场价格有较大下降后考虑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道在车行道下应采用重型管道,其他地方应采用轻型管道。

9.0.2  室外雨污水检查井盖在绿化草地和道路上要求采用带项目LOGO 的复合井盖,在有特殊装饰要求的部分,可以考虑采用铸铁井盖,上面另铺不锈钢装饰盖板。

9.0.3  室外雨、污水管道基础按规范要求分别采用90度或180度混凝土带形基础,基础和管道之间的管座必须用现浇混凝土填充密实,以减少对地基的压力和对管子的反力。

9.0.4  如有需要,室外雨、污水管道检查井宜先采用混凝土现浇的临时井盖(要求能抗20t载重汽车通行),待工程竣工验收移交时再换成正式井盖。

9.0.5 雨、污水管道必须经过严格的闭水试验后方能隐蔽。

9.0.6 室外强弱电井应考虑排水。

附:条文说明

1本标准所示之尺寸,标高以米计,其余以毫米计。预埋钢套管或PVC套管则指的是套管本身的管径。H均为建筑装修后地砖或地板上表面之标高。

2本标准所提及内容宜优先作为设计输入,以便在设计阶段就使我司的工程做法得到贯彻和执行。

3本标准未提及者,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以及施工图执行。

第二部分:万科低压配电设备安装要求

1、低压配电设备验收要求

装置验收分为交货验收、安装调试验收和当地主管部门正式验收。

交货验收应包括:检验装置的包装质量;检验装置及其附件、备件、资料的齐全性;检验在运输后装置及其附件、备件、资料是否完好无损。此项验收由监理组织,甲方、安装单位参与,验收整改通知单由监理发出,供应商在72小时内完成整改。

安装调试验收应包括:经规定的存储、运输、安装后,检验装置单机合用的性能、 系统使用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此项验收中的低压配电柜、消防联动控制柜(箱)的验收由安装单位组织,供应商协助,甲方、监理监督,验收整改通知单由监理发出,安装单位或供应商在48小时内完成整改。

当地主管部门正式验收特指配电房安装工程验收及消防系统验收,验收应包括检验装置单机使用的性能、系统使用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是否符合当地主管部门的要求。

2、 现场安装要求

2.1 设备安装前应检查建筑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1、屋顶、楼板施工完毕且无渗漏;2、结束室内地面工作,室内沟道无积水、杂物;3、预埋件及预留孔符合设计要求;4、门窗安装完毕,墙、地面施工完成并达到物业要求标准;5、进行装饰工作时有可能损坏安装设备或设备安装后不能再进行施工的装饰工作全部结束。

2.2  设备在搬运和安装时应采取防振、防潮、防止框架变形和漆面受损等安全措施,必要时可将装置性设备和易损元件拆下单独安装,设备安装的紧固件,应采用标准件的镀锌制品连接,不应与基础型钢焊接连接。

2.3  设备安装完成后应符合以下要求:1、机械联锁、电气联锁应动作准确、可靠;2、动、静触头的中心线应一致,触头接触紧密;3、二次回路辅助开关的切换接点应动作准确、接触可靠;4、抽屉式配电柜的抽屉推拉灵活,无阻卡、碰撞现象,同模数抽屉应能互换;5、应采用吸尘器对设备内、外吸尘。

2.4 安装设备的基础型钢安装后,其顶部宜高出抹平地面:室内为100mm,室外为300mm。基础型钢应有可靠的接地;底座周围应能防止老鼠、蛇类等小动物进入箱内。

基础型钢安装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2.5  安装于同一场所的盘、柜、母线,其表面颜色应与其相连接的桥架、线槽的颜色应和谐一致。

2.6  进入盘、柜的电缆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固,铠装电缆在进入盘、柜后,应将钢带切断,切断处的端部应扎紧,并将钢带接地。

2.7  盘、柜单独或成列安装时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2.8  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脱色。

2.9  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对于螺栓连接的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2.10 盘、柜及电缆管道安装完成后,应作好封堵。

2.11 成排布置的配电屏,其屏前和屏后的通道最小宽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第三部分:发电机房设计及使用要求

1给排水要求

柴油发电机组产生的废气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方可排出,净化处理需要给排水专业根据柴油发电机型在发电机房适当位置预留一定压力的给水接口;

2建筑结构要求

建筑设计时必须根据柴油发电机型号预留排风孔洞,考虑并设计柴油发电机运输通道,符合机组运输要求

发电机房房顶必须根据柴油发电机型号预留吊装预埋件

墙体预留柴油废气烟道孔洞并利用排烟管道把经处理的废气引至室外烟道,烟道口方向不准朝向住户门窗,并能防止雨水进入

柴油机房门和储油间门设计为乙级防火门,而且通向室外的门必须做隔音处理,噪音指标达到环保部门要求

注意机组的排烟、排热风、噪音、震动等对环境的影响,设计时选择适当的安装位置,并采取措施减小其影响

储油间门坎高度按油罐容量和面积设计,储油间地面铺设10cm厚的细纱

发电机房地面上做一个浅深度的但高于地面200cm的混凝土凸台

新鲜空气进风口一般设置在出风口对面的墙上,采用自然进风时面积应大于出风口,为出风口的1.25

机房内设计废水排水明沟,柴油发电机的经净化处理后的废水经排水明沟引出,明沟进出发电机房处须有防鼠措施;

业根据柴油发电机型在发电机房适当位置预留一定压力的给水接口;

3消防要求

柴油机房设置与消防控制中心通信的直通电话

发电机房设置CO2气体灭火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联动控制排烟设备和送风阀门等,机房内所有与消防有关的送风机、排风排烟机和柴油发电机能实现协调工作,其动作信号应远传至控制中心,且在控制中心能遥控这些设备

连续三次自起动失败,应能发出报警信号

发电机房内所有的消防有关电气设备必须提供双电源并能实现自动切换

4环保要求

必须符合环保部门关于噪音、废气排放标准的要求

柴油机组安装时注意防震措施

排气系统将发电机废气安全排放至室外,并通过一定的措施使废气、烟尘、噪音等对环境危害降低到规定的限度之内

验收时噪音应符合下表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dBA

5、电气设计要求

电启动用蓄电池设两组,一备一用,应尽量靠近机组,电压宜为24V,每组容量应按柴油机连续起动不少于6次确定;

机组应和电力系统连锁,不得与其并列运行。当市电恢复时,机组应自动退出工作并延时停机;

发电机本体和机械部分的可接近裸体导体应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且有标识;

储油间照明采用防爆灯具;

储油罐输油管引至室外靠近加油车停放处,管口须做防雨帽,且能防止异物进入;

柴油发电机机座至少有2点与局部等电位做良好连接;

柴油发电机内电缆敷设采用电缆桥架或者采用穿钢管埋地敷设;

6. 机房布置要求

机房设备的布置应符合机组运行工艺要求,力求紧凑、经济合理、保证安全及便于维护;

辅助设备宜布置在柴油机侧或靠近机房侧墙,蓄电池宜靠近所属柴油机,且宜放置在牢固的角铁支架上;

机房设置在地下室时,至少应有一侧靠外墙;

第四部分:万科电气统一技术标准

一、电气配管配线工程统一技术标准

1、本技术标准适用于万科地产深圳区域所有1KV及以下电气配管配线现场   施工指导。

2、除另有注明外, 本工程须符合设计、图纸和相关国家、地方及行业标准,

3、配管

3.1一般要求:

3.1.1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及起连接处均应密封。

3.1.2室外埋地敷设的电缆导管,埋深不应小于0.7m。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钢电线导管不应埋设在室外土壤中。

3.1.3室外电缆保护管应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

3.1.4当线路暗配时,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线路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3.1.5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保护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

3.1.6电线保护管不宜穿过设备或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3.1.7电线管与热水管、蒸气管同侧敷设时,应敷设在热水管、蒸气管的下方。当有困难时,可敷设在其上面。其相互间的净距离不宜小于下列数值:

3.1.7.1 当电线管敷设在热水管下面时为0.2m,在上面时为0.3m

3.1.7.2 当电线管敷设在蒸气管下面时为0.5m,在上面时为1m

3.1.7.3当不能符合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对有保温措施的蒸气管,上下净距可减少到0.2m

3.1.8 电线管与其它管道(不包括可燃性气体及液体管道)的平行距离不应小于0.1m,    

当与水管同侧敷设时宜敷设在水管的上面。

3.1.9 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3.1.10 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3.1.10.1当线路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

3.1.10.2当线路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3.1.11 电缆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3.1.12 当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接线盒或拉线  

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

3.1.12.1 管长度每超过30米,无弯曲。

3.1.12.2 管长度每超过20米,有一个弯曲。

3.1.12.3 管长度每超过15米,有二个弯曲。

3.1.12.4 管长度每超过8米,有三个弯曲。

3.1.13 垂直敷设的电线保护管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增设固定导线用的拉线盒:

3.1.13.1 管内导线截面为50mm2及以下,长度每超过30m

3.1.13.2 管内导线截面为7095mm2及以下,长度每超过20m

3.1.13.3 管内导线截面为120240mm2及以下,长度每超过18m

3.1.14 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电线保护管,其水平或垂直安装的允许偏差为1.5‰,全

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2

3.1.15 TN-STN-C-S系统中,当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盒(箱)、塑料电线保护管、

塑料盒(箱)混合使用时,金属电线保护管和金属盒(箱)必须与保护地线(PE线)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3.1.16 各器具接线盒间的距离:

3.1.16.1灯头盒与消防探头接线盒间的距离应大于500mm

3.1.16.2灯头盒与节能开关接线盒间的距离应大于500mm

3.1.16.3强、弱电接线盒间的距离应大于100mm

3.1.16.4电气接线盒与燃气管道的距离应大于300mm

3.1.16.5灯头盒距离梁边的距离宜大于1m,如两道梁之间的距离小于2m时,灯头盒宜安装在两道梁的中部

3.1.16.6开关接线盒距门边的距离宜保持在150200mm之间。

3.1.16.7排气扇、抽油烟机插座接线盒宜吸顶安装,距离水管及水管预留洞的距离宜大于300mm

3.1.16.8 电气接线盒与窗户开启扇垂直下方的距离宜大于300mm

3.2  钢管敷设:

3.2.1 明敷或暗敷于干燥场所的钢管布线应采用壁厚不小于1.5mm电线管

3.2.2 潮湿场所和直埋于地下的电线保护管,应采用厚壁钢管(水煤气管)或防液型可

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干燥场所的电线保护管宜采用薄壁钢管或可绕金属电线保护管。

3.2.3 钢管的内壁、外壁均应作防腐处理。当埋设于混凝土内时,钢管的外壁可不作防  

腐处理;直埋土层内的钢管外壁应涂两度沥青;采用镀锌钢管时,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处理。

3.2.4 钢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应无铁屑和毛刺,切断口应平整,管口应光滑。

3.2.5 钢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3.2.5.1 采用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螺纹表面应光滑无缺损。

3.2.5.2 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套管采用焊接连接时,焊缝应牢固严密;采用紧定螺钉连接时,螺钉应拧紧;在振动的场所,紧定螺钉应有防松动措施。

3.2.5.3镀锌钢管和薄壁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或套管紧定螺钉连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

3.2.5.4钢管连接处的管内表面应平整、光滑。

3.2.6钢管与盒(箱)或设备的连接应符合以下要求:

3.2.6.1暗配的黑色钢管与盒(箱)连接可采用焊接连接,管口宜高出盒(箱)内壁35mm,且焊后应补涂防腐漆;明配钢管或暗配镀锌钢管与盒(箱)连接应采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用锁紧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纹宜外露锁紧螺母23扣。

3.2.6.2当钢管与设备直接连接时,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的接线盒内。

3.2.6.3当钢管与设备间接连接时,对室内干燥场所,钢管端部宜增设电线保护软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后引入设备接线盒内,且钢管管口应包扎紧密;对室外或室内潮湿场所,钢管端部应增设防水弯头,导线应加套保护软管,经弯成滴水弧状后再引入设备的接线盒。

3.2.6.4与设备连接的钢管管口与地面的距离宜大于200mm

3.2.7钢管的接地连接应符合以下要求:

3.2.7.1当黑色钢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应焊接跨接接地线或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

3.2.7.2镀锌钢管或可绕金属电线保护管的跨接接地线宜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

3.2.8安装电气的部位应设置接线盒。

3.2.9明配钢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应均匀,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表1的规定;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宜为150500mm

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 表1

3.3塑料管的敷设

3.3.1保护电线用的塑料管及其配件必须由阻燃处理的材料制成,其氧指数应在27以上,塑料管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志和制造厂标。

3.3.2塑料管不应敷设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

3.3.3楼宇的公共部位(包括吊顶内)严禁明敷塑料管,消防工程使用的塑料管严禁明敷。

3.3.4塑料管暗敷或埋地敷设时,引出地(搂)面的一段管道,应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锯短封口---)。

3.3.5塑料管管卡应平整、光滑;管与管、管与盒(箱)等器件应采用插入法连接;连接处结合面应涂专用胶合剂,接口应牢固密封,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3.3.5.1管与管之间套管连接时,套管的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

3.3.5.2管与器件连接时,插入深度宜为管外径的1.11.8倍。

3.3.6硬塑料管沿建筑物、构筑物表面敷设时应按设计规定装设温度补偿装置。

3.3.7明配硬塑料管在穿过楼板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应采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距楼板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3.3.8直埋于地下或楼板内的硬塑料管,在露出地面易受机械损伤的一段,应采取防止保护措施。

3.3.9塑料管直埋于现浇混凝土内,在浇捣混凝土时应采取防止塑料管发生机械损伤的措施(每隔1m固定一处,距拐角处固定点不应超过0.5m,浇捣混凝土时派专人看守)。

3.3.10塑料管在砖砌墙体上剔槽敷设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3.3.11明配硬塑料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均匀,管卡间最大为:管径20mm及以下时,间距为1m.;管径2040mm时,间距为1.5m.;管径50mm及以上时,间距为2m.。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为150500mm

3.4金属、非金属软管敷设

3.4.1刚性导管与电气设备、器具间的电线保护管宜采用电线保护软管,软管的长度在动力工程中不宜大于0.8m,在照明工程中不大于1.2m

3.4.2软管应敷设在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干燥场所,且不应直埋与地下或混凝土中。潮湿场所应采用非金属软管,当在潮湿等特殊场所使用金属软管时,应采用带有非金属护套且附配套连接器件的防液型金属软管。其护套应经过阻燃处理。

3.4.3软管不应退绞、松散,中间不应有接头;与设备、器具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接头,连接处应密封可靠;防液型软管的连接处应密封良好。

3.4.4软管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3.4.4.1软管严禁暗敷。公共部位及消防工程应采用金属软管。

3.4.4.2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软管外径的6倍。

3.4.4.3固定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m,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的距离宜为300mm

3.5金属软管应可靠接地,且不得作为电气设备的接地导体。

4、管内穿线:

4.1对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其额定电压不应小于500V。爆炸危险环境照明线路的电线和电缆额定电压不得低于750V,且电线必须穿于钢管内。

4.2管内穿线宜在建筑物抹灰、粉刷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穿线前应将电线保护管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4.3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在同一根管内,但下列几种情况或设计特殊规定除外。

4.3.1 电压为50V及以下的回路。

4.3.2 同一台设备的电机回路和无抗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

4.3.3 照明花灯的所有回路。

4.3.4 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可穿入同一根管内,但管内导线总数不应多于8根。

4.4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应穿于同一钢管内。

4.5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接头应设在接线盒(箱)内。

4.6箱、盒内预留导线长度不应小于箱、盒的半周长。

4.7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空截面积的40%。

4.8导线穿入钢管时,管口处应装设护线套保护导线;在不进入接线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导线后应将管口密封。

4.9当采用多项供电时,同一建筑物、构筑物的电线绝缘层颜色选择应一致,即保护地线(PE线)应是黄绿相间色,零线用淡蓝色;相线用:A黄色、B绿色、C红色;控制线用白色

第五部分:万科建筑防雷技术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技术标准适用于万科地产所有小高层及第三类建筑物防雷分项工程招标及现场施工指导,并提出了建筑物防雷的设计要求。

若承包商对以下要求有任何疑义,应立即向万科地产提出,由万科地产做最终决定,否则视为接受。

2、建筑物防雷分类与防雷措施

2.1  防直击雷技术措施

2.1.1 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采用在建筑物上沿屋角、屋背、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避雷网(),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20米或24×l6米的网格(暗敷设的避雷带直接利用屋面最表层直径不小¢12的钢筋)。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米时,可仅沿网边敷设一圈避雷带。屋面上所有的金属构配件均需与避雷带相连。

2.1.2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0Ω,其接地装置宜与电气设备等接地装置共用。埋地的金属管道与接地装置距离小于2米时,埋地的金属管道须与接地装置相连。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2.1.3建筑物应充分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础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2.1.4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25米。因为屋面拐角等突出部位极易遭到雷击,在此处须利用柱内钢筋增补引下线。

2.1.5无金属外壳或保护网罩的用电设备应处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不宜布置在避雷网之外,并不宜高出避雷网。

2.1.6敷设在混凝土中作为防雷装置的钢筋或圆钢,当仅一根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被利用作为防雷装置的混凝土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其截面积总和不应小于一根直径为10mm钢筋的截面积。

2.1.7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或成网状的钢筋,其箍筋与钢筋的连接,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连接或焊接。单根钢筋或圆钢或外引预埋连接板、线与上述钢筋的连接应焊接或采用螺栓紧固的卡夹器连接。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

2.1.8应将建筑物的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等自然构件、金属管道、配电的保护接地系统等与防雷装置组成一个共用接地系统,并应在一些合适的地方预埋等电位联结板。

2.1.9小区内栋与栋之间小于30米内,其基础接地体采用40×4的镀锌角钢相互连接。间距超过30米的建筑物可单独设立接地装置。

2.1.10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连接。

2.1.11当电源采用TN系统时,从建筑物内总配电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TN-S系统。

2.2  防雷电波侵人的措施

2.2.1 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绕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当电

缆转换为架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2.2.2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当多回路架空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一组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置上。

2.2.3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就近接到防雷或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或独自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2.2.4进出建筑的各种金属管道及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应在进出处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

2.2.5楼梯对讲单元门口机、室外监控探头及苑门对讲主机均安装避雷器,避雷器引下线采用BV6导线与设备金属外壳相连,设备金属外壳与金属门相连,金属门再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欧姆。

2.2.6监控中心和电梯机房设备的弱电进出线路上安装避雷器,并在监控中心和电梯机房内敷设一圈40*4的镀锌扁钢作为等电位接地体,所有进出监控中心和电梯机房金属管件均须与等电位接地体相连。

2.2.7各弱电系统的电源线要求采用屏蔽线,建筑物到室外第一个弱电井的弱电管采用镀锌钢管,镀锌钢管两端采用BV6导线与接地装置相连,其它弱电管采用PVC塑料管。

2.2.8  从配电盘引出的线路宜穿钢管,钢管的一端须与配电盘外壳相连,另一端宜与用电设备外壳、保护罩相连,并须就近与防雷装置相连。当钢管因连接设备而中间断开时须设跨接线。

2.2.9  在配电盘内须在开关的电源侧与外壳之间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2.2.10在公共场所和住户的卫生间较隐蔽角落设置一个86×86暗装的局部等电位接线盒,卫生间底板钢筋互相连接成电气通路并与接地引下线连接,并从接地引下线引出一条25*4mm的镀锌扁钢至此线盒。设计图纸中应注明卫生间所有的金属管件均需与线盒内等电位端点连接,线盒盖板上作接地标志“〒”。。

3、防雷装置

3.1   接闪器

3.1.1  避雷针须采用镀锌圆钢,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a)针长1米以下: 圆钢为12 mm,钢管为20 mm

b)针长12.: 圆钢为16 mm,钢管为25 mm

c)避雷网和避雷带须采用镀锌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 mm

d)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35 mm2的镀锌钢绞线;

3.1.2 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金属板之间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 mm

b)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其厚度不应小于0.5 mm

c)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其厚度,铁板不应小于4mm,铜板不应小于5mm,铝板不应小于7 mm

d)金属板无绝缘被覆层。

3.1.3 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外,接闪器材料要求热镀锌,并刷防腐漆三遍。在腐蚀性较强的扬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

3.1.4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5、接地装置

5.1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采用∠4×40×1000 mm的镀锌角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采用直径20 mm的镀锌圆钢。人工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及人工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为5米,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其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点处刷防锈漆三遍,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采取加大截面等措施。

5.2人工接地体顶端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800 mm。接地体应远离由于砖窑、烟道等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人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米。当小于3米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1)水平接地体局部顶端深埋不应小于1;

2)水平接地体局部应包绝缘物,可采用5080mm厚的沥青层;

3)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体上面敷设508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体2米。

6、设计、制作、安装及施工要求

6.1对建筑外观要求较高的建筑,例如情景洋房、Thouse和小高层斜屋面等,其屋面避雷带须采取暗敷方式,保护层厚度不大于20mm

6.2小区内建筑除各栋利用基础、底板和圈梁钢筋内2根主筋焊接成电气通路,形成环形接地体,还要求各栋相互或间接连接成形成一个大接地网,间隔30米外的建筑可独立设置基础接地网。

6.3防雷引下线采用混凝土或柱内2根主筋直径不小于¢12的圆钢与基础接地网连接,在引下线距地500 mm高较隐蔽处安装一个86线盒(暗装),从引下线焊接一根直径¢12的镀锌圆钢引至线盒内,线盒盖板上作接地标志“〒”。

6.4屋面避雷带采用直径12的圆钢沿檐角、女儿墙、屋檐或屋脊上敷设,对建筑外观要求者采用暗敷,暗敷的避雷带保护层厚度不大于20mm,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20米或24×l6米的网格。引下线间距不大于20米,但建筑物外廓各个角上的钢筋须被利用。

6.5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m,可仅沿网边敷设一圈避雷带,屋面上的金属构筑物要求和避雷带焊接,屋面避雷带须与防雷引下线作良好的电气连接。

6.6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的引下线和暗敷的避雷带外,接闪器须刷防腐漆三遍,在腐蚀性较强的扬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

6.7避雷带拐角处,弯曲半径要求不小于10倍的圆钢直径,并尽可能的增加弯曲半径。

6.8所有卫生间底板钢筋焊接成网形成电气通路,并与防雷引下线连接,在卫生间暗装一个86×86的线盒,并从接地引下线引一根直径12的镀锌圆钢到此线盒,卫生间要求做局部等电位连接。

6.9在柴油发电机房、变配电房和水泵控制室内沿四周采用∠4×40的镀锌扁钢制作接地干线,距地面高度300 mm,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为15 mm。干线的支撑间距应均匀,支撑件间距:水平直线部分800 mm,弯曲部分300 mm。接地干线表面分别涂以黄绿相间的45度斜条纹,条纹宽度100 mm。当接地线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设补偿装置。

6.10就近从总等电位接地体引一根∠4×40的镀锌扁钢到电表间、强电井和弱电井。

6.11进入室内的金属管网在进入室内处均需与接地装置连接。

7、机房的防雷保护措施

7.1   机房接地应与防雷接地和保护接地连在一起,采用共同接地体,其冲击接    地电阻不宜大于1欧姆。

7.2   在机房内距地300mm高处采用∠4×40的镀锌扁钢沿着室内四周敷设接地 干线,通过接地干线采用BV25铜导线穿PVC32或采用∠4×40的镀锌扁钢与总等电位接地体连接。

7.3   非钢筋混凝土的楼板的地面,应在地面结构内敷设不大于1.5×1.5米的均压网,网格要求相互焊接形成电气通路,并与接地干线相连。

第六部分:万科电梯土建交接检验标准

1  机房内部、井道土建(钢架)结构及布置必须符合电梯土建条件图的要

求。

2  井道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2.1井道移交前,应将井道内多余的钢筋、钢管以及砼施工涨模引起的沙浆、水泥块等杂物清除干净,并将支模板所留的螺栓孔及搭脚手架留下的钢管洞内堵严并外修补整齐。

2.2电梯的基坑应做防水处理,高层建筑中客梯下方或附近部位应设有电梯专用集水坑,集水坑容积不小于2立方米,并设有带自启动功能的排水设施。消防电梯基坑下方预留UPVC排水管道至集水坑,管径≥150mm

2.3相连两台电梯的距离应大于0.7米。井道基坑设计深度大于电梯基坑深度要求的,应在电梯安装前及时填补。

2.4当相邻两层地坎间的距离大于11米时,其间必须设置井道安全门。井道安全门严禁向井道内开启,且必须有安全门处于关闭时电梯才能运行的电气安全装置。

2.5电梯安装之前,所有层门预留孔必须设有高度不小于1.2米的安全保护围墙,并应有足够强度。

2.6井道尺寸是指垂直于电梯设计运行方向的的井道截面沿电梯设计运行方向投影所测定的井道最小净空尺寸,该尺寸应和土建布置图所要求的一致,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 当电梯行程高度小于等于30m时为0+25mm

  • 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30m且小于等于60m时为0+35mm

  • 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60m且小于等于90m时为0+50mm

  • 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90m时为0+25mm,允许偏差应符合土建布置图要求。

2.7井道内应设置永久性电气照明,井道内照度应不得小于50lx,井道最高点和最低点0.5m以内应各装一盏灯,再设中间灯,并分别在机房和底坑设置一控制开关。

2.8每层楼面应有水平面基准标识。

3  井道下方

电梯井道下方存在空间时,井道底坑的地面至少应按5000N/m2载荷设计,且应对下方空间作如下处理:

对于井道下方用途不大的空间,应直接将此空间砌墙封住,以免人能够到达此空间。

如井道下方空间安装有排水泵、控制箱或有其他用途,应在对重缓冲器的下方(具体位置由电梯安装公司提供位置图)砌实心桩墩一直延伸到坚固的地面上。

4  机房

4.1电梯驱动主机及其附属设备和滑轮应设置在一个专业机房内,机房不得设置在住宅卧室的正上方,机房应设有外开防火门及专用锁具,只有经过批准的人员(维修、检查和营救人员)才能接近。

万科安装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全套-QQ截图20170418214248.jpg

4.7电源零线和接地线分开,并且要有独立的接地线。

4.8机房应有良好的防渗、防漏水保护。严禁在机房内设置水箱及管道检查口。

5  层门地坎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水平度不大于2/1000,地坎应高出装修地面1020mm

6  层门地坎至轿厢地坎之间的水平距离偏差为03mm,且最大距离严禁超过35mm

7  电梯层门安装前应做好门洞的防护,并做“有人施工,严禁抛物”等警示。

8  井道内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建筑施工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发表于2020-03-20   |  只看该作者      

2

超爱,详细万科安装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全套_1

 发表于2020-07-27   |  只看该作者       筑龙币+10

3

万科将经过优化后的各类建筑,室内,景观的节点作为标准做法逐一总结,在未来选用相同做法时候的时候能够快速的找到相关节点。

wze254

海南 玉林 | 暖通空调

11 关注

91 粉丝

11 发帖

4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