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

发表于2018-09-18     505人浏览     0人跟帖     总热度:167  

标签: 扎哈哈迪德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1

大桥谕在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北京办公室


2008年,时值奥运会的北京大兴土木,诺曼·福斯特主持设计的T3航站楼准备好迎接全球的游客;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合作的钢铁鸟巢在电视直播中完成最后的吊装;雷姆·库哈斯设计的CCTV大楼在惊叹和争议中接近最后的封顶。

古都的天际线从那时起开始发生变化,同年,建筑界的女魔头扎哈·哈迪德决定进军北京,试图找到这座城市更大的潜力。

带着扎哈的嘱托来到北京的是大阪出生,美国长大的建筑师大桥谕——最初扎哈在伦敦studio9组建的五人团队中的一员,扎哈称他“寿司”,现在大桥谕是事务所亚太地区总监。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2

▲80年代,位于伦敦的扎哈事务所“Studio 9”最初有五个人,工作室就是学校大楼里的一间屋子(图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如今,扎哈事务所有超过400位员工,55种国籍,作品接近千座,遍布全球40个国家(图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十年间,在他的带领下扎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迅速拓展项目版图;2016年扎哈病逝,事务所核心团队成员更加紧密协作,设计范围延伸至城市规划、桥梁设计、轨道设计,细至桌椅、服饰之类的产品设计,正应了扎哈所说“Everything can be designed”。

“扎哈是无可替代的,她的思想和精神会一直影响事务所的工作。扎哈的核心团队都和她一起工作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她过世后)我们之间的工作方式并没有改变,甚至比以往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所以有了更多的工作和更丰富的项目类型。”

眼前的“寿司”身着裁剪利落的黑色衬衣,戴圆形镜片的眼镜,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和我们分享他在北京的十年。

从学习北京,到成为北京的一部分

走进Zaha Hadid Architects(以下简称ZHA)北京办公室,眼见是一片白色“巨石阵”,十年间大大小小的设计模型就摆放在这些高低不一的白色立柱上。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3

▲最近他们正在研究武汉一座新大楼的表皮效果,四、五个手掌大小的3D打印米白色模型散落在最靠近会议长桌的几根立柱上,所有模型他都如数家珍


3D图纸和模型是ZHA推进方案的传统方式,大桥谕来到北京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占地5万平方米,要求一年半完成设计、两年半完成施工的银河SOHO,最初的方案模型还保留在“模型阵”最显著的位置。

“北京的发展速度让我们兴奋,但我们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一直在适应这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学习城市的肌理,也正在见证我们的设计逐渐变成北京的一部分”。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4

▲鸟瞰北京,二环沿线的建筑体量远大于其他部分,几乎都是“纪念碑”式(Monumental)的建筑,而银河SOHO又是其中最瞩目的一座(图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银河SOHO最开始的方案并不是现在呈现的效果”。


为了适应北京宏大的城市规模,原本五座彼此连接的中空圆环塔楼被缩减为四个,其中两栋更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楼体立面被安置在体量巨大、经典建筑林立的东二环沿线。

▲银河SOHO最初方案的模型(图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穿过充满未来感的流动曲线塔楼进入银河SOHO中庭,一大早就有推着婴儿车的人漫步,不时有塞着耳机慢跑的人穿过;接近工作日中午,和外形相呼应的白色流线型座椅上三三两两坐着晒太阳打盹儿的人,小喷泉旁边的座椅有儿童在爬上爬下——“巨大的体量是因为顺应北京的城市规模,但体量之下,我们希望做出可以让人参与的空间”。



从银河SOHO-D座爬升至12层就是扎哈事务所在北京的办公室,从电梯出来的第一印象是充沛的自然光线,“环状的塔楼让密集的办公区域得到阳光,我们的设计出发点不是考虑一定要更高更大更好看的外观,而是回应项目地理位置的特点,和建筑使用者的内心需要,设计出令人身心愉悦的地方”。

施工难?那就想些新的点子


如果说银河SOHO是趋于内向丰富,望京SOHO则向外激发了周围的活力。


银河SOHO施工的时候,望京SOHO还是一片荒芜之地,“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时,周围还没有现在这些完备的设施”,如今流动的三座山型塔楼是从首都机场入京时人们看到的“第一张名片”,带动望京大商圈成为互联网产业的密集孵化地,也为附近居民提供了多个可以随时享用的开放公园。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5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6

▲望京SOHO周边的公园是邻居们热衷去逛一逛的地方(图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流线型的外观是银河SOHO和望京SOHO共有的特点,弧面不仅对材料弯折的程度提出很精确的要求,材料之间能否平滑衔接也是很大的挑战。


紧张的工期,有限的预算加上弧面施工现场难度大,迫使大桥谕和他的团队在技术上开始创新。“我们没有对表皮材料本身进行弯折加工,而是用一个个带有垂直缺口的扇形连接件控制平面材料的角度,再通过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将每块材料平滑的连接成弧面”。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7

(图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8

▲大桥谕演示连接件如何有效控制角度的弯折,右侧展示了直接连接曲面材料更不容易使整体表面平滑,而连接件可以将平面材料固定成我们看到的平滑曲面


这项技术的最初想法是大桥谕和团队从银河SOHO的表皮施工现场开始尝试的,实际上大多数我们看到的扎哈·哈迪德的流线型表面都是用平面材料现场加工弯折而成,比如在望京SOHO的弧线外观中,90%的材料都是用平面材料连接的。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9

▲望京SOHO表皮施工研究图,其中黄色和绿色的都是平面材料,占据大约90%的表皮面积,蓝色和红色部分才是有弧度的(图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这种施工方式是大桥谕和团队为北京的项目“量身定做”的。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方便从工厂加工和运输,平面的材料比曲面更容易控制造价,同时搭配上我们研发的连接件(bracket)控制材料最终放置的角度,即使施工质量层次不齐也不影响最终的效果。但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材料本身的特性,比如具有延展性铝板我们可以这样做,但石材就不行。”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10

十年后,又一座拥抱阳光的SOHO

继银河、望京之后,扎哈事务所在北京的第三座SOHO——丽泽SOHO,前不久刚刚封顶。丽泽SOHO的中庭和建筑等高,接近200米,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高的中庭。


在巴塞罗那由高迪设计、盖了一百多年的圣家堂,中央拱顶45米,很多去参观的人仰头都会泪目,可见中庭的魅力。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11

(图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新建筑的中庭由两部分楼体围合而成,两座塔楼又通过四个空中廊桥紧密连接在一起,微微扭转的楼体让高层部分更接近正南正北。


“这个项目我们不是故意要将它分割成两部分,正在扩张的北京地铁14号、16号的联络线在项目正下方,所以需要给这条通道让出位置;底部收窄也不止考虑美观,而是给消防通道、市民让出更多可以活动的公共空间;同时我们也希望塔楼是一个整体,从体量中心自下而上形成一个通高的中庭”。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12

▲分割成两部分的椭圆形既满足基地要求,同时朝向北京中心的方向,而微微的扭转又使得高层的办公空间朝向正南北,贴近使用者的习惯(图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通顶的中庭不止是能拥抱从天空洒落的光线,围绕在中庭周围的每一间办公室都能享受自然光并将有更好的视野,从商业角度来说,更好的办公环境也意味着更容易的办公租赁。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13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14

(图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这栋北京西南三环到四环之间,上下收窄的椭圆柱型摩天大楼将于明年6月启用,整个工期也只给了事务所三年半的时间。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15

▲施工中的丽泽SOHO(图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16

▲大桥谕演示丽泽SOHO施工现场时先制作模型,比对连接件的不同安装位置,并向我们展示建筑表皮上的单元体板块角度梯次减少,配合楼体的扭转更加律动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17

▲大桥谕演示了表皮细节俯瞰的示意图,不是匀质的折角(左侧),而是有角度变化的逐渐趋于平滑(右侧)


仔细看这栋建筑的表皮,每层锯齿状单元体板块之间的角度梯次减少,最后平缓的与玻璃幕墙连接,使得楼体表面有更丰富的细节;夹角之间还设置了通风系统,室外的空气通过开启扇引入室内,为大楼内的“小气候”提供了高效的管控。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18

再远的抱负,也是从手绘草图开始的

在北京的十年实践,三座SOHO成为了扎哈事务所标志性的作品,也为携手法国ADP Ingenierie 建筑事务所一起拿下北京大兴新机场奠定了基石。“北京新机场第二期完工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场,能参与其中无疑是每个建筑师的梦想”。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19

▲大桥谕手绘北京的三座SOHO

“梦想工程”的起点,是从一张白纸、只有对未来的信念开始的,这条路扎哈走了四十多年。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20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21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22

▲工作室早期的手绘图纸(图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1987年,大桥谕在纽约和扎哈碰面,彼时他正在学校做研究,只此一面他便决定要和扎哈去伦敦一起做些关于“未来”的设计,虽然那个时候他们连电脑都还没有,未来感的草图都用手绘在表达,工作室也是学校大楼的一间小屋。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23

▲年轻时期正在日本进行项目汇报的大桥谕(图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最开始的时候,那栋大楼里一间小屋就是一个工作室,随着事务所业务的扩张,我们一间一间的吞并其他工作室,直到整栋大楼挂上Zaha Hadid Architects的牌子。”

对话大桥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北京十年_24

(图片/ Zaha Hadid Architects)


从大阪,到纽约,再到伦敦,又到北京,这四个城市都已经被大桥谕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正如他们在北京实践,也将自己视作北京的一份子。

为了适应快节奏,大桥谕和ZHA北京办公室实现了很多技术上的创新,积攒了建筑能源节约方面的经验。


“北京充满着机会。相比西方城市,这里的发展速度和对我们施工进度的要求都很惊人,有时候对工期的要求可能只有西方城市的一半。建筑工艺和态度更加成熟的城市固然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北京的潜力仍不可忽略。”


在今年10月31至11月2日期间的BAU Congress China(BCC)中国国际建筑科技大会上,他将延续去年在上海的演讲,在现场分享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更多最新作品的解读,关于智能建筑、可持续在实际中如何实现等话题,现在大会开放了200个免费席位,快去下方BCC的公众号预约起来~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建筑设计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包苹果

  | 建筑设计

4 关注

999+ 粉丝

460 发帖

999+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